人类的由来导读稿

人类由何而来?在人类文明中,故事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那么在人类故事中是如何讲述人类的由来呢?

《风俗通》记载女娲抟土作人;《圣经》中言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在这些神话故事中,人类总是由更高物种「神」创造而来。这让人不禁思考,神由是从何而来?又是谁创造了神?人类从何而来?

绕不开的达尔文

1898 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出版。大众所熟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便是来源此书,在这本书中赫胥黎阐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进化论。

与国外不同,中国大部分人无宗教信仰,从小接受科学教育。基因、进化、遗传等词汇不再是生涩难懂的生物学术语,而成为大众口中的通俗语言。往往喜欢用基因、遗传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事情。比如你长得太胖,你爸也胖,这是遗传了你爸的肥胖基因。

谈及进化论少不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年 2 月 12 日—1882 年 4 月 19 日)英国博物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天择演化即自然选择论,解释了适应的来源,并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从少数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

1826 年达尔文开始修爱丁堡大学的课程,但不想当医生于是退学。1828 年去往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1831 年随罗伯特·菲茨罗伊船长乘坐小猎犬号出海航行,并将其经历出版为《小猎犬号航海记》,达尔文对航行期间所见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感到困惑,开始研究物种转变,并且在 1938 年得出自然选择理论。1858 年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寄给达尔文与自然选择论相似的论文,这促使达尔文在 1859 年出版《物种起源》,《物种起源》也成为了 19 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

在《物种起源》之前西方大众普遍接受神创论的观点,认为上帝一次创造所有生物,赋予每种物种各自的角色,而每个物种设计非常完美,所以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而《物种起源》则认为物种起源于共同祖先的演化,并成为自然界多祥性的一项重要科学解释。1869 年华莱士认为自然选择不适应人类与达尔文发生争论,1871 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阐释人类的演化与性选择的作用。

达尔文在 1859 年出版《物种起源》解释了所有物种都是从少数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那么这中间包括人类吗?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没有直接回答,而写道:人类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开端,就会得到一线光明。因为达尔文观点与当时大众接受的神创造论观点不同。神创论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由上帝创造,达尔文的做法违背当时的主流思想,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邪说。

《物种起源》出版后自然选择论逐渐被年轻的自然学家所接受,达尔文也开始搜集关于人类起源或由来的种种资料,试图将《物种起源》中的一般性结论(自然选择)用于解释人,并看其能适用到何种地步。1971 年达尔文正式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阐释人类的演化与性选择的作用。

人类的演化

人类究竟由何而来?受到 21 世纪高等教育的你我都知,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通过自然选择和演化,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形态。

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鸟、哺乳类)->单孔类->袋类->有胎盘哺乳类->狐猴->猿猴->人——《人类的由来》

在分子学尚未诞生的年代,孟德尔遗传定律还未流行。彼时达尔文基于大量的观察和比较研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详细的观察和描述,系统地分析了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解剖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性。发现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中发现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性,如同几何图形的边角和形状在不同尺度和角度下的相似,显示出一种有序、连续的变化。达尔文以这些观察为基础,论证了人类也同样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演化,最终从一种低级生物演化而来的。

比如,人类的骨骼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有许多共同之处,包括背椎、肋骨和四肢的结构。这些相似性显示了一种共同的设计蓝图,或者说是一种通用的生物学模式,这样的模式在演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复制、变异和优化。

同样,在胚胎学方面,达尔文也指出,人类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的相似性。例如,人类胚胎早期阶段有鱼类特有的鳃裂,随后逐渐退化消失,这可以被视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遗迹”。

这些论证为达尔文的观点——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具体、详实的证据。

在人类进化的证据越来越多,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达尔文的理论得到了更多的证据支持。

正如古尔德在《熊猫的拇指》中如此评价到达尔文:达尔文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他支持进化的思想,在他之前,有不少人都支持过进化的思想。他特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进化的证明,再就是他那新颖的关于进化如何进行的理论。达尔文则根据生物个体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提出一种自然的和能检验的理论。

性选择与人类

什么是性选择?性选择是演化生物学的理论,该理论解释同一性别的个体(通常是雄性)对交配机会的竞争促进性状演化。

同一物种的两个性别之间,至少有一种性别必须竞争才能获取有限的交配机会。个体之间存在可遗传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个体在竞争中容易成功,成功的个体则将差异遗传后代,形成性选择。通常雌性在生殖过程中投资较多,因此对交配对象较挑剔,因此性选择作用在雄性的性状上。性选择有两种机制,同性内选择(intrasexual selection)和异性间选择(intersexual selection)。

同性内选择:雄性之间相互竞争,胜者获取交配权。有助于竞争的特征得到演化优势。比如一般仅有雄鹿长有鹿角。 异性间选择:雄性想要交配,必须得到雌性的青睐,对雌性有吸引力的性状被演化偏好。比如公孔雀开屏。

达尔文提出性选择是为了解释了自然选择所不能解释的部分。自然选择是拥有某些特征生物更能适应环境并生存,将特征遗传后代,使后代同样生存。比如著名教科书的经典案例黑桦尺蠖的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物种身上是否有不适应的特征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孔雀斑斓的羽毛,不利于生存。我们都知道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伴侣,也就是说物种除了要生存以外还要繁殖后代。于是达尔文提出了性选择理论。

性选择作用在人身上,使两性之间在身体与心理上发生了区别。比如男性身体比女性更强壮、勇敢、好斗是为了与其他男性的竞争中胜利。女性往往会用各种装饰打扮自己,对异性而言,美的女性往往意味着更好的生育能力。

小结

河岸边上,树木交错;花草覆盖,鸟鸣林间;昆虫畅快飞舞,蠕虫缓缓爬过湿润的土地。生命以此观之,何其壮哉!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如是结尾。生命宏伟,生物多样,大千世界,你我皆是自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