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感觉——创造你的修辞

修辞

何为修辞?简单来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如白玉盘,这就是修辞。修辞被定义为修饰文字的工具。

但修辞仅仅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修辞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原则。

在西方是修辞立其真,源自古希腊。认为修辞有两大功能,作为辩论术的功能表现与作为诗学的艺术表现。修辞是说服的技巧,以唤起听者的感觉,使他们赞同或同意。

在中国是修辞立其诚,源自《易经》。在中国古代,讲究文如其人,作品风格能体现个人的品性与思想。推崇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与西方类似,中国传统修辞也有两种观点,其一将修辞作为政治工具,文以载道,言志之功;其二则认为修辞是修饰文辞,是风格与形式。

无论是西方还中国的传统修辞,都将修辞视为工具,既关注修辞的功能性,参与政治活动;又关注修辞的表现,修饰文字,讲究美辞美文。

而在日本则诞生了不一样的看法,那就是修辞立其感。佐藤信夫探索修辞的发展及其本质,在《修辞感觉》中提出了修辞学的第三功能,发现性认知的造型功能。认为修辞是创造感觉。

修辞格是对「感觉」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上的逼近,正是切中了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下感觉,人们费劲心思用各种修辞手段建构语言,才形成修辞格。

简而言之,修辞立其感。是用修辞将你内心的感觉,重新构建出来。

感觉

古典修辞认为比喻的基础是两类事物的类似性。修辞感觉恰恰相反,两类事物的类似性在于你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由你创造出新的感觉,成为修辞的创造者。感觉在前,类似在后。创造在前,修辞在后。

直喻

何为直喻?为了表现事物的情形而用 X 像 Y 一样、像 Y 一样的 X 等这样的比喻被称为直喻,或者明喻。往往 X 是未知,而 Y 是已知,用有限的单词表达无限的事物。

在古典修辞学中,直喻与隐喻都是基于两事物之间的类似性。而佐藤信夫这不这么认为,类似性因直喻而存在。直喻作为一种可能性,将本来毫无关联的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感觉。

驹只的嘴唇像美丽的蚂蟥圈一样光滑 ——川端康成《雪国》

X(嘴唇)像 Y(美丽的蚂蟥),两者之间看似存在类似关系,实则不然。蚂蟥的恶心与美丽诱人的嘴唇之间并没有任何相似,蚂蟥的湿润而有光泽与女性的嘴唇湿润而有光泽,这两种是完不同的感觉。但川端康成则基于感觉,将蚂蟥与嘴唇的相似性创造出来。

隐喻

何为隐喻?以挪用某事物的名称来表达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表现手法就是隐喻。X 是 Y,或者省略掉 X,只说 Y 或是 Y。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基本形式,而直喻可以说是拉长的、带说明的隐喻。

他像狮子一样飞奔(直喻) 狮子飞奔(隐喻)

佐藤信夫认为,直喻是像对方寻求新解释性认知的共性,隐喻则是期待对方事先已达到想通的直观。因此可以说直喻理性的辞格,隐喻是感性的辞格。

简单来说,直喻可以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新的感觉,隐喻则必须事先让对方理解。当直喻创造相似性后,隐喻便登场了,不断挖掘出被隐藏的相似性。

修辞的辞格是为了满足表达难以名状的事物,而追求的一种手法,所有辞格都是基于修辞感觉的发现性认知的造型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

创造你的修辞

修辞是对零度的偏离。何为零度,词典中对词语的标准解释。

词典上记载的单词数量和与之相应的意义数量是有限的,它们组成了我们所谓的常识的认知体制。

当我们企图洁癖式地恰当地表达事态或心情时,不少情况下会对现成词语或意义的不充分感到困惑。

创造新词,或用比喻的形式借用原有事物名称。

语言之后是文字,文字之后是修辞。世界上的意义是无穷的,当你试图用词语来表达当前心情时,可能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那,你该如何做,创造一个新的词语吗?这似乎不是你的工作,那不妨试试修辞吧。

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该选择那一种?

这些都不对,将修辞视为写作的技巧,以此突出文章的意义或趣味性,这依然是在表达性上使用修辞。想要夸大的效果使用夸张,想要拟人使用比拟。修辞成了工具,语言的工具,与锤子、钉子一般,只有当你想要用的时候才会去用。但修辞不是单纯的技巧,修辞是一种感觉。

修辞来源于感觉,不一定需要后天学习,即便是小孩也能创造新的感觉,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字。

诗是什么? 写诗有点像拍蚊子 有时候我一不小心 就按死了一只 有时候 我拼命地拍打 却怎么也打不到它 我觉得写诗 就是这 ——《孩子们的诗》

写诗与拍蚊子之间没有任何相似,诗人将写诗与拍蚊子这两件事关联起来,并创造出了新的感觉。诗就像拍蚊子,越用力越是写不出,反而是无意间,诗就出来了。

修辞无须华丽的词藻,即便是简单的直喻,也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美。将这种美而巧妙的修辞创造出来,这正是佐藤信夫的修辞原则,修辞立其感。

所谓创造修辞,亦是创造新的感觉。

我们即使没有足够的冰糖,却能够喝到纯净透明的清风和早晨桃色的美丽阳光。——宫泽贤治《要求繁多的餐馆》

即便是一个不懂修辞的人,在看到这段话也能产生美的感觉。简单而纯洁,不需要复杂的词藻,但直击你的内心。追其本质,是作者创造了新的感觉,而这感觉又经过读者的认同,修辞也是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冒险。

从使用修辞到创造修辞,回归灵性。放弃陈词滥调,回归简朴感觉。以新的视角观看世界,如同回到幼年时,写下你所看到的感觉到的仅此而已。

修辞不是文字的工具,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发现感觉乃至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

修辞学在日本经历曲折,明治维新前向中国学习,明治维新后向西方学习。那时正是修辞学在西方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但这些学习不过是模仿,是将西方语言转换成日语风格,并未创造出新的观点。直到佐藤信夫,在前两种修辞视角之上提出修辞学的第三观点,发现性认识的造型,也就是修辞立其感。

西塞罗学派认为,修辞是给思想穿上衣服,是加以修饰的技巧。佐藤信夫则认为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语言总是不准确,修辞在不准确中逼近真实。

正如波多野完治所言,发现一个比喻意味着发现从未被发现的两件事情上情感的一致,从而向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引入一种新的看法。修辞并非单纯的技巧,而是文章修辞的创造,新思维方式的创造。

修辞不是政治工具,不是堆砌词藻,而是创造人生意义。从新的视角观看世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新的修辞。

小结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小野小町

诗人看着浮萍,便觉自己如浮萍一般,漂浮在水中,寂寞流泪,但盼有人相邀,随水流逝。修辞的意义在于发现感觉,发现你与世界的连接。当你不在关注修辞手法、修辞意义,而是发现那美,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ChangeLog

  • 220309 纠错能手修改
  • 220308 修改
  • 220307 完成初稿
  • 220306 创建练习目的,写 3000 字文章